乙类乙管高考陪考人 每日聚焦
(相关资料图)
让每一名考生都能够顺利参考、从容作答,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2年6月7日,北京广渠门中学考点,考生入场前打出胜利手势。新京报资料图 新京报社论 又是一年高考临近。 据新京报报道,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指导各地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高考呈现出两个新动向。一是,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291万,较去年增加了近百万人。这给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今年高考是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当前“二阳”现象增多,统筹做好考试防疫工作,需要新思维、新办法。 事实上,教育部已明确,将会同国家相关部门,指导各地深入总结以往经验做法,坚持科学精准防疫,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预案,针对不同考生情况分类设置考场,备足备用考场和工作人员,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发布考试防疫要求。 这意味着,今年的考试防疫要求尽管出现了大变化,相较过去几年,组考部门和考生的防疫任务要小很多,但“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不管”。 如一些地方已要求,考生应于考前3天起自主开展健康监测,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应立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主动联系考点所在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备,按照相关要求在考点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这类审慎做法,在当前的背景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各地应该提前把相关防疫要求讲清楚,预案准备工作做足做实,既要避免放大考生的焦虑,也要杜绝出现因为防疫需要而给考生参考带来不便。 必要的防疫准备之外,今年高考组织工作把“平安高考”的另一主题——防范作弊,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上个月初,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的高考安全工作视频会就明确强调,要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守住考场安全的“主阵地”。 杜绝作弊,始终是保障高考公平不容有失的底线。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织密高考防作弊之网,有着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今年特别强调防范手机作弊,实际就是对过去几年已多次出现过的手机作弊现象的针对性回应。 根据这一要求,今年多地考场均首次配备了智能安检门。如北京明确,今年高考将采取进入考点和考场两次安检;云南省则要求今年所有考生经智能安检门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还要进行人工安检,坚决把手机拦在考点之外,各考点均实现5G手机信号屏蔽全覆盖。 这类新举措,将有效压缩手机作弊的空间。当然,由于实施“双安检”,相关考试服务工作也有必要应时而变,最大程度减少考生的不适,并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准备。 除了特别注意应对好“新情况”,高考组织和服务中的一些常规性、基础性工作,也还是不容放松。像对于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突发状况的应对,治安出行、食宿卫生等方面的综合保障,这些都一如既往重要,避免在最“寻常”的环节掉链子,当好考生的“陪考人”。 高考是全社会的一场仪式。它的重要性,以及高考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已无需过多重复。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让每一名考生都能够顺利参考、从容作答,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个关系千万考生及其家庭前途命运的“大工程”,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